陸九淵
陸九淵,字子靜,號象山,南宋江南西路撫州金谿縣(今江西金溪)人,紹興九年二月乙亥生。其先世為吳郡陸氏分支,五代時徙居金谿。父賀,後贈宣教郎,究心典籍,以《六經》授諸子;母饒氏,嚴於教子。兄弟六人,九韶、九齡並稱「金谿三陸」,俱以儒學聞。
幼頴悟,四歲問「天地何所窮際」,父奇之。讀《論語》至「有子」章,疑聖賢言論參差,遂窮究義理。乾道八年登進士第,授靖安主簿。倡「心即理」之說,謂「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一],與朱熹「性即理」相抗。
淳熙二年,應呂祖謙邀,會朱熹於信州鵝湖寺。九淵賦詩明志:「墟墓興哀宗廟欽,斯人千古不磨心」,力主「尊德性」先於「道問學」,朱陸之爭由此肇端。《朱子語類》載九淵「終日談空」,然陸門弟子楊簡《行狀》謂「往復問難皆切實學」。八年,主管台州崇道觀,講學貴溪應天山,建象山精舍,從遊者數千,立「安坐瞑目,收拾精神」之教法。
紹熙元年,出知荊門軍,革除稅弊,築城禦寇,政績卓著。嘗夜觀星象,推演曆法,以授農時。二年冬,感疾,猶講《洪範》「皇極」章。三年十二月甲申,薨於任所,年五十四。歸葬金谿青田山,門人輓曰:「仰首攀南斗,翻身倚北辰。舉頭天外望,無我這般人。」嘉定十年,賜諡文安。明嘉靖九年,從祀孔廟。
學術要旨
[纂]其學以「心即理」為宗,貫通天人,直指本原。要義有四:
心體澄明
[纂]「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一]」,謂萬理具足於方寸,不假外求。
發明本心
[纂]「收拾精神,自作主宰」[二],主靜坐澄觀以悟道體,斥章句訓詁為支離。
尊德性
[纂]「既不知尊德性,焉有所謂道問學」[三],謂涵養在先,致知在後。
簡易工夫
[纂]「學苟知本,六經皆我註腳」[二],倡直契聖心,不泥文字。
其教法尤重踐履,嘗謂:「在荊門晝觀政事,夜考古書,此心光明,洞見肝鬲。」門人楊簡頓悟「本心即道」,袁燮得「此心與天地同流」之旨,遂開「甬上四先生」一脈。
評
[纂]• 《宋史·道學傳》:「九淵之學,以尊德性為宗,然簡易直截,有以接孟子之傳。」 • 朱熹:「子靜門徒,氣象巖峻,若立千仞之壁。」 • 王陽明讚曰:「陸氏之學,孟氏之學也。」 • 清黃宗羲《宋元學案》云:「象山天資高朗,然『六經注我』之語,終啟空疏之弊。」 • 《四庫全書總目》謂:「其說徑捷,足以動庸眾之聽,實為姚江學派濫觴。」
據
[纂]• 《宋史》卷四百三十四 • 《象山先生全集》 • 楊簡《象山先生行狀》 • 王守仁《傳習錄》卷中 • 黃宗羲《宋元學案》卷五十八〈象山學案〉
美辭妙篇,具錄於維基文庫︰陸九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