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粵語拼音

今本(此為底本,未經審校)
文出維基大典

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拼音方案,通稱粵拼,乃香港語言學學會於一九九三年所製粵語拉丁轉寫之法也。

「粵拼」之名,本乎其漢文名稱首字縮略,取「粵語」之「粵」與「拼音」之「拼」合稱。按官話讀之,即「拼音」作「pīnyīn」者也。

斯製雖初為標音之設,然亦用諸粵文之拉丁化,實乃超乎輔助之器,儼然自立為書寫文字矣。

沿革

[]

粵拼之法[],有異先代諸拉丁轉寫術。道光八年,英人馬禮遜首創其制,標準羅馬化耶魯拼音劉錫祥式諸法凡十二種,皆以y為聲母,而粵拼獨闢蹊徑,增設z、c二聲母,韻部別立eo、oe之目,更易y為j,此其特異處也[]

至二零一八年,復增-a、-oet二韻。蓋丁丑年(1997)香港語言學學會粵拼工作組考定音系時,已錄此諸音節,至此乃補入方案。

出典

[]
  1. 參諸[香港語言學學會網頁](http://www.lshk.org/node/47),丙申年正月三日查,原頁己亥年四月廿六日存檔
  2. 參片岡新、李雪妍合撰《香港應用語言學期刊》戊子年文,題曰《無制之制:香港地名人名所用粵音羅馬化考》,94-9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