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民正音」:各本之異

文出維基大典
[底本][底本]
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
Itsmine
無編輯摘要
Ericyuen
無編輯摘要
第三行: 第三行:
'''訓民正音''',始諺文之書也,[[朝鮮世宗]]所制。
'''訓民正音''',始諺文之書也,[[朝鮮世宗]]所制。


朝鮮本無文字,遂假漢字紀事。然其國之音,異乎中國;漢文之法,去其言遠,文盲遂多。[[朝鮮世宗|世宗]]不忍,乃命諸臣制朝鮮文字。明英宗[[一四四三年|正統八年]],書成,曰《訓民正音》。[[一四四六年|十一年]]九月上澣作解例,後佚。公元一九四零年,復見於慶尚北道安東郡臥龍面周下洞,今韓國奉為國寶七十號。
朝鮮本無文字,遂假漢字紀事。然其國之音,異乎中國;漢文之法,去其言遠,文盲遂多。[[朝鮮世宗|世宗]]不忍,乃命諸臣制朝鮮文字。[[一四四三年|正統八年]],書成,曰《訓民正音》。[[一四四六年|十一年]]九月上澣作解例,後佚。公元一九四零年,復見於慶尚北道安東郡臥龍面周下洞,今韓國奉為國寶七十號。


== 畧說 ==
== 畧說 ==

二〇〇八年一月三一日 (四) 一〇時三六分審

訓民正音諺解,收於月印釋譜卷首。

訓民正音,始諺文之書也,朝鮮世宗所制。

朝鮮本無文字,遂假漢字紀事。然其國之音,異乎中國;漢文之法,去其言遠,文盲遂多。世宗不忍,乃命諸臣制朝鮮文字。正統八年,書成,曰《訓民正音》。十一年九月上澣作解例,後佚。公元一九四零年,復見於慶尚北道安東郡臥龍面周下洞,今韓國奉為國寶七十號。

畧說

訓民正音解例本中有例義、解例、鄭麟趾序。例義者,世宗御製序與本文也。解例者,集賢殿諸臣之著。

例義

例義之序,述世宗制字之由。本文記正音二十八字,及用字之要。諺解本別有齒頭、正齒之字,以示中華之音。御製序文如下:

國之語音,異乎中國,與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終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爲此憫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習,便於日用耳。

解例

解例,有制字解、初聲解、中聲解、終聲解、合字解、用字例等。

鄭麟趾序

言制正音之利。受命諸臣,若鄭麟趾、若崔恒、若朴彭年、若申叔舟、若成三問、若姜希顔、若李塏、若李善老,悉名於斯。

制字之理

訓民正音三分字音,曰初聲、曰中聲、曰終聲。

初聲

初聲凡十七字。

五音 象形 基字 加劃 異體
牙音 象舌根閉喉之形
舌音 象舌附上腭之形 ㄹ(半舌)
脣音 象脣形  
齒音 象齒形 ㅿ(半齒)
喉音 象喉形  

中聲

中聲凡十一字。

陰陽 象形 基字 初出 再出
ㅗㅏ ㅛㅑ
ㅜㅓ ㅠㅕ
無陰陽    

終聲

終聲之字,有類初聲,然不用全字,音僅八焉。

合字

四聲 加點 音調
平聲 無點 低調 활爲弓
上聲 二點 低高調 ︰돌爲石
去聲 一點 高調 ·갈爲刀
入聲 無定 ㄱㄷㅂㅅ之終 긷爲柱︰낟爲穀·몯爲釘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