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民正音」:各本之異

文出維基大典
[底本][底本]
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
少项式
→‎略言 内容不全,故删。
掌中纂 行動版應用程式編輯
少项式
→‎據 補全内容
掌中纂 行動版應用程式編輯
第一〇五行: 第一〇五行:
==據==
==據==
*《訓民正音》
*《訓民正音》
訓民正音
國之語音 異乎中國 與文字不相流通 故愚民 有所欲言而終不得伸其情者 多矣. 予 爲此憫然 新制二十八字 欲使人人易習 便於日用耳.

ㄱ. 牙音. 如君字初發聲
並書. 如虯字初發聲
ㅋ. 牙音. 如快字初發聲
ㅇ. 牙音. 如業字初發聲
ㄷ. 舌音. 如斗字初發聲
並書. 如覃字初發聲
ㅌ. 舌音. 如呑字初發聲
ㄴ. 舌音. 如那字初發聲
ㅂ. 脣音. 如彆字初發聲
並書. 如步字初發聲
ㅍ. 脣音. 如漂字初發聲
ㅁ. 脣音. 如彌字初發聲
ㅈ. 齒音. 如卽字初發聲
並書. 如慈字初發聲
ㅊ. 齒音. 如侵字初發聲
ㅅ. 齒音. 如戌字初發聲
並書. 如邪字初發聲
ㆆ. 喉音. 如挹字初發聲
ㅎ. 喉音. 如虛字初發聲
並書. 如洪字初發聲
ㅇ. 喉音. 如欲字初發聲
ㄹ. 半舌音. 如閭字初發聲
ㅿ. 半齒音. 如穰字初發聲

ㆍ. 如呑字中聲
ㅡ. 如卽字中聲
ㅣ. 如侵字中聲
ㅗ. 如洪字中聲
ㅏ. 如覃字中聲
ㅜ. 如君字中聲
ㅓ. 如業字中聲
ㅛ. 如欲字中聲
ㅑ. 如穰字中聲
ㅠ. 如戌字中聲
ㅕ. 如彆字中聲

終聲 復用初聲.

o連書脣音之下 則爲脣輕音. 初聲合用 則並書 終聲同. ㆍㅡㅗㅜㅛㅠ 附書初聲之下. ㅣㅏㅓㅑㅕ 附書於右. 凡字必合而成音. 左加一點則去聲 二則上聲 無則平聲 入聲加點同而促急.



訓民正音解例

制字解
天地之道 一陰陽五行而已. 坤復之間爲太極 而動靜之後爲陰陽. 凡有生類在天地之間者 捨陰陽而何之. 故人之聲音 皆有陰陽之理 顧人不察耳. 今正音之作 初非智營而力索 但因其聲音而極其理而已. 理旣不二 則何得不與天地鬼神同其用也.

正音二十八字 各象其形而制之. 初聲凡十七字.
牙音ㄱ 象舌根閉喉之形.
舌音ㄴ 象舌附上腭之形.
脣音ㅁ 象口形.
齒音ㅅ 象齒形.
喉音o 象喉形.
ㅋ比ㄱ 聲出稍厲 故加劃. ㄴ而ㄷ ㄷ而ㅌ ㅁ而ㅂ ㅂ而ㅍ ㅅ而ㅈ ㅈ而ㅊ o而ㆆ ㆆ而ㅎ 其因聲加劃之義皆同 而唯ㆁ爲異.半舌音ㄹ 半齒音ㅿ 亦象舌齒之形而異其體 無加劃之義焉.

夫人之有聲本於五行. 故合諸四時而不悖 叶之五音而不戾.
喉邃而潤 水也. 聲虛而通 如水之虛明而流通也. 於時爲冬 於音爲羽. 牙錯而長 木也. 聲似喉而實 如木之生於水而有形也. 於時爲春 於音爲角. 舌銳而動 火也 聲轉而颺 如火之轉展而揚揚也. 於時爲夏 於音爲徵 齒剛而斷 金也. 聲屑而滯. 如金之屑𤨏而鍛成也. 於時爲秋 於音爲商. 脣方爲合 土也. 聲含而廣 如土之含蓄萬物而廣大也. 於時爲季夏 於音爲宮.
然水乃生物之源 火乃成物之用 故五行之中 水火爲大. 喉乃出聲之門 舌乃辨聲之管 故五音之中 喉舌爲主也.
喉居後而牙次之 北東之位也. 舌齒又次之 南西之位也. 脣居末 土無定位而寄旺四季之義也. 是則初聲之中 自有陰陽五行方位之數也.

又以聲音淸濁而言之.
ㄱㄷㅂㅈㅅㆆ 爲全淸.
ㅋㅌㅍㅊㅎ 爲次淸.
ㄲㄸㅃㅉㅆㆅ 爲全濁.
ㆁㄴㅁoㄹㅿ 爲不淸不濁.

ㄴㅁㅇ 其聲最不厲 故次序雖在於後 而象形制字則爲之始. ㅅㅈ雖皆爲全淸 而ㅅ比ㅈ 聲不厲 故亦爲制字之始. 唯牙之ㆁ 雖舌根閉喉聲氣出鼻 而其聲與o相似 故韻書疑與喩多相混用 今亦取象於喉 而不爲牙音制字之始.
盖喉屬水而牙屬木 ㆁ雖在牙而與o相似 猶木之붕芽生於水而柔軟 尙多水氣也.
ㄱ木之成質
ㅋ木之盛長
ㄲ木之老壯
故至此乃皆取象於牙也. 全淸並書則爲全濁 以其全淸之聲凝則爲全濁也. 唯喉音次淸爲全濁者 盖以ㆆ聲深不爲之凝 ㅎ比ㆆ聲淺 故凝而爲全濁也.
o連書脣音之下 則爲脣輕音者 以輕音脣乍合而喉聲多也.

中聲凡十一字.
ㆍ舌縮而聲深 天開於子也. 形之圓 象乎天地.
ㅡ舌小縮而聲不深不淺 地闢於丑也. 形之平 象乎地也.
ㅣ舌不縮而聲淺 人生於寅也. 形之立 象乎人也.
此下八聲. 一闔一闢.
ㅗ與ㆍ同而口蹙 其形則ㆍ與ㅡ合而成 取天地初交之義也.
ㅏ與ㆍ同而口張 其形則ㅣ與ㆍ合而成 取天地之用發於事物待人而成也.
ㅜ與ㅡ同而口蹙 其形則ㅡ與ㆍ合而成 亦取天地初交之義也.
ㅓ與ㅡ同而口張 其形則ㆍ與ㅣ合而成 亦取天地之用發於事物待人而成也.
ㅛ與ㅗ同而起於ㅣ.
ㅑ與ㅏ同而起於ㅣ.
ㅠ與ㅜ同而起於ㅣ.
ㅕ與ㅓ同而起於ㅣ.

ㅗㅏㅜㅓ始於天地 爲初出也. ㅛㅑㅠㅕ起於ㅣ而兼乎人 爲再出也. ㅗㅏㅜㅓ之一其圓者 取其初生之義也. ㅛㅑㅠㅕ之二其圓者 取其再生之義也. ㅗㅏㅛㅑ之圓居上與外者 以其出於天而爲陽也. ㅜㅓㅠㅕ之圓居下與內者 以其出於地而爲陰也.

ㆍ之貫於八聲者 猶陽之統陰而周流萬物也. ㅛㅑㅠㅕ之皆兼乎人者 以人爲萬物之靈而能參兩儀也. 取象於天地人而三才之道備矣. 然三才爲萬物之先 而天又爲三才之始 猶ㆍㅡㅣ三字爲八聲之首 而ㆍ又爲三字之冠也.

ㅗ初生於天 天一生水之位也. ㅏ次之 天三生木之位也. ㅜ初生於地 地二生火之位也. ㅓ次之 地四生金之位也.
ㅛ再生於天 天七成火之數也. ㅑ次之 天九成金之數也. ㅠ再生於地 地六成水之數也. ㅕ次之 地八成木之數也.
水火未離乎氣 陰陽交合之初 故闔. 木金陰陽之定質 故闢.
ㆍ天五生土之位也. ㅡ地十成土之數也. ㅣ獨無位數者 盖以人則無極之眞 二五之精 妙合而凝 固未可以定位成數論也. 是則中聲之中 亦自有陰陽五行方位之數也.

以初聲對中聲而言之. 陰陽 天道也. 剛柔 地道也. 中聲者 一深一淺一闔一闢 是則陰陽分而五行之氣具焉 天之用也. 初聲者 或虛或實或颺或滯或重若輕 是則剛柔著而五行之質成焉 地之功也. 中聲以深淺闔闢唱之於前 初聲以五音淸濁和之於後 而爲初亦爲終 亦可見萬物初生於地 復歸於地也.

以初中終合成之字言之 亦有動靜互根陰陽交變之義焉. 動者 天也. 靜者 地也. 兼互動靜者 人也. 盖五行在天則神之運也 在地則質之成也. 在人則仁禮信義智神之運也 肝心脾肺腎質之成也.
初聲有發動之義 天之事也. 終聲有止定之義 地之事也. 中聲承初之生 接終之成 人之事也. 盖字韻之要 在於中聲 初終合而成音. 亦猶天地生成萬物 而其財成輔相則必賴乎人也.

終聲 復用初聲者 以其動而陽者乾也 靜而陰者亦乾也 乾實分陰陽而無不君宰也.
一元之氣 周流不窮 四時之運 循環無端 故貞而復元 冬而復春. 初聲之復爲終 終聲之復爲初 亦此義也.

旴. 正音作而天地萬物之理咸備 其神矣哉. 是殆天啓聖心而假手焉者乎.

訣曰
天地之化本一氣
陰陽五行相始終
物於兩間有形聲
元本無二理數通
正音制字尙其象
因聲之厲每加劃
音出牙舌脣齒喉
是爲初聲字十七
牙取舌根閉喉形
唯業似欲取義別
舌迺象舌附上腭
脣則實是取口形
齒喉直取齒喉象
知斯五義聲自明
又有半舌半齒音
取象同而體則異
那彌戌欲聲不厲
次序雖後象形始

配諸四時與沖氣
五行五音無不協
維喉爲水冬與羽
牙迺春木其音角
徵音夏火是舌聲
齒則商秋又是金
脣於位數本無定
土而季夏爲宮音
聲音又自有淸濁
要於初發細推尋
全淸聲是君斗瞥
卽戌挹亦全淸聲
若迺快呑漂侵虛
五音各一爲次淸
全濁之聲虯覃步
又有慈邪亦有洪
全淸並書爲全濁
唯洪自虛是不同
業那彌欲及閭穰
其聲不淸又不濁
欲之連書爲脣輕
喉聲多而脣乍合

中聲十一亦取象
精義未可容易觀

呑擬於天聲最深
所以圓形如彈丸
卽聲不深又不淺
其形之平象乎地
侵象人立厥聲淺
三才之道斯爲備

洪出於天尙爲闔
象取天圓合地平
覃亦出天爲已闢
發於事物就人成
用初生義一其圓
出天爲陽在上外
欲穰兼人爲再出
二圓爲形見其義
君業戌彆出於地
據例自知何湏評

呑之爲字貫八聲
維天之用徧流行
四聲兼人亦有由
人參天地爲最靈
且就三聲究至理
自有剛柔與陰陽

中是天用陰陽分
初迺地功剛柔彰
中聲唱之初聲和
天先乎地理自然
和者爲初亦爲終
物生復歸皆於坤
陰變爲陽陽變陰
一動一靜互爲根
初聲復有發生義
爲陽之動主於天
終聲比地陰之靜
字音於此止定焉
韻成要在中聲用
人能輔相天地宜
陽之爲用通於陰
至而伸則反而歸
初終雖云分兩儀
終用初聲義可知

正音之字只卄八
探賾錯綜窮深幾
指遠言近牖民易
天授何曾智巧爲


[[Category:全音素文字]]
[[Category:全音素文字]]

二〇一七年二月一日 (三) 〇四時三六分審

訓民正音諺解,收於月印釋譜卷首。

訓民正音,始諺文之書也,朝鮮世宗所制。

朝鮮本無文字,遂假漢字紀事。然其國之音,異乎中國;漢文之法,去其言遠,文盲遂多。世宗不忍,乃親制朝鮮文字。正統八年,書成,曰《訓民正音》。十一年九月上澣作解例,後佚。公元一九四零年,復見於慶尚北道安東郡臥龍面周下洞,今韓國奉為國寶七十號。

略言

訓民正音解例本中有例義、解例、鄭麟趾序。例義者,世宗御製序與本文也。解例者,集賢殿諸臣之著。

例義

《訓民正音》

例義之序,述世宗制字之由。本文記正音二十八字,及用字之要。諺解本別有齒頭、正齒之字,以示中華之音。御製序文如下:

國之語音,異乎中國,與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終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爲此憫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習,便於日用耳。


解例

解例者,有制字解、初聲解、中聲解、終聲解、合字解、用字例等。

鄭麟趾序

言制正音之利。受命諸臣,若鄭麟趾、若崔恒、若朴彭年、若申叔舟、若成三問、若姜希顔、若李塏、若李善老,悉名於斯。

制字之理

訓民正音三分字音,曰初聲、曰中聲、曰終聲。

初聲

初聲凡十七字。

五音 象形 基字 加劃 異體
牙音 象舌根閉喉之形
舌音 象舌附上腭之形 ㄹ(半舌)
脣音 象脣形  
齒音 象齒形 ㅿ(半齒)
喉音 象喉形  

並書有二。各自並書者全濁音字,「ㄲㄸㅃㅉㅆㆅ」是也。此多用於漢字音,而鮮用於朝鮮音矣。當世亦有「ㆀㅥ」等合用並書之事,或合用二字,或合用三字。「ㅂ」之合用示複音。「ㅅ」之合用、「ㅄ」之合用,示其音未明。

連書喉之「ㅇ」於脣音之下,爲脣輕音,脣乍合。朝鮮音惟「ㅸ」而已,而「ㆄㅹㅱ」三者,則用於漢字。合字解有半舌輕音「ᄛ」,然莫之實用焉。

中聲

中聲凡十一字。

陰陽 象形 基字 初出 再出
ㅗㅏ ㅛㅑ
ㅜㅓ ㅠㅕ
無陰陽    


二字合用者,從陰陽相合。「ㅗ」與「ㅏ」同陽,故合而為「ㅘ」。「ㅝ」、「ㆇ」、「ㆊ」皆然。一字中聲與「ㅣ」相合者十,「ㆎ」、「ㅢ」、「ㅚ」、「ㅐ」、「ㅟ」、「ㅔ」、「ㆉ」、「ㅒ」、「ㆌ」、「ㅖ」是也。二字中聲與「ㅣ」相合者四,「ㅙ」、「ㅞ」、「ㆈ」、「ㆋ」是也。「ㆇ」、「ㆊ」、「ㆈ」、「ㆋ」不用於朝鮮音。

「ㆍ」、「ㅡ」二聲而起「ㅣ」者,無用乎朝鮮音。合字解曰,或為童言,或為野語。若欲用之,當合二字而用,如「ᆝ」、「 ᆜ」。

終聲

終聲之字,有類初聲,然不用全字,音僅八焉,蓋「ㄱㄴㄷㄹㅁㅂㅅㆁ」也。今者取諸形定,昔者取諸音定。其亦有合用並書者,若「ㄳㅧㄺㄻㄼㅭ」之屬焉。

合字

「ㆍㅡㅗㅜㅛㅠ」六者,附書初聲之下,「ㅣㅏㅓㅑㅕ」五者,附書初聲之右。凡字必合而成音,初中終三聲合而成字。然終聲解曰,「ㅇ」聲淡而虛,不必用於終,而中聲可得成音。

平上去入四聲,以點示乎字左。此法也,俗曰聲調,而實異乎漢語四聲,而類乎日本語焉。

四聲 加點 音調
平聲 無點 低調 활爲弓
上聲 二點 低高調 ︰돌爲石
去聲 一點 高調 ·갈爲刀
入聲 無定 ㄱㄷㅂㅅ之終 긷爲柱︰낟爲穀·몯爲釘

齒頭、正齒之字

朝鮮之音,無齒頭、正齒之別,《訓民正音》之解例,亦不之辨焉。而《洪武正韻譯訓》別作齒頭、正齒之字,為世所從。齒頭之字者,「ᅎᅔᅏᄼᄽ」是也。正齒之字者,「ᅐᅕᅑᄾᄿ」是也。爾後之《訓民正音諺解》,則有齒頭、正齒之字解矣。

後世之合用

後世諸儒,合用各字。如初聲合用「ᅒ」、「ᅄ」,中聲合用「ᅶ」、「ᅺ」、「ᆂ」、「ᆉ」、「ᆕ」、「ᆛ」、「ᆟ」、「ᆢ」等。其多用於邊野之言、異域之語焉。

參見

  • 《訓民正音》

訓民正音 國之語音 異乎中國 與文字不相流通 故愚民 有所欲言而終不得伸其情者 多矣. 予 爲此憫然 新制二十八字 欲使人人易習 便於日用耳.

ㄱ. 牙音. 如君字初發聲 並書. 如虯字初發聲 ㅋ. 牙音. 如快字初發聲 ㅇ. 牙音. 如業字初發聲 ㄷ. 舌音. 如斗字初發聲 並書. 如覃字初發聲 ㅌ. 舌音. 如呑字初發聲 ㄴ. 舌音. 如那字初發聲 ㅂ. 脣音. 如彆字初發聲 並書. 如步字初發聲 ㅍ. 脣音. 如漂字初發聲 ㅁ. 脣音. 如彌字初發聲 ㅈ. 齒音. 如卽字初發聲 並書. 如慈字初發聲 ㅊ. 齒音. 如侵字初發聲 ㅅ. 齒音. 如戌字初發聲 並書. 如邪字初發聲 ㆆ. 喉音. 如挹字初發聲 ㅎ. 喉音. 如虛字初發聲 並書. 如洪字初發聲 ㅇ. 喉音. 如欲字初發聲 ㄹ. 半舌音. 如閭字初發聲 ㅿ. 半齒音. 如穰字初發聲

ㆍ. 如呑字中聲 ㅡ. 如卽字中聲 ㅣ. 如侵字中聲 ㅗ. 如洪字中聲 ㅏ. 如覃字中聲 ㅜ. 如君字中聲 ㅓ. 如業字中聲 ㅛ. 如欲字中聲 ㅑ. 如穰字中聲 ㅠ. 如戌字中聲 ㅕ. 如彆字中聲

終聲 復用初聲.

o連書脣音之下 則爲脣輕音. 初聲合用 則並書 終聲同. ㆍㅡㅗㅜㅛㅠ 附書初聲之下. ㅣㅏㅓㅑㅕ 附書於右. 凡字必合而成音. 左加一點則去聲 二則上聲 無則平聲 入聲加點同而促急.


訓民正音解例

制字解 天地之道 一陰陽五行而已. 坤復之間爲太極 而動靜之後爲陰陽. 凡有生類在天地之間者 捨陰陽而何之. 故人之聲音 皆有陰陽之理 顧人不察耳. 今正音之作 初非智營而力索 但因其聲音而極其理而已. 理旣不二 則何得不與天地鬼神同其用也.

正音二十八字 各象其形而制之. 初聲凡十七字. 牙音ㄱ 象舌根閉喉之形. 舌音ㄴ 象舌附上腭之形. 脣音ㅁ 象口形. 齒音ㅅ 象齒形. 喉音o 象喉形. ㅋ比ㄱ 聲出稍厲 故加劃. ㄴ而ㄷ ㄷ而ㅌ ㅁ而ㅂ ㅂ而ㅍ ㅅ而ㅈ ㅈ而ㅊ o而ㆆ ㆆ而ㅎ 其因聲加劃之義皆同 而唯ㆁ爲異.半舌音ㄹ 半齒音ㅿ 亦象舌齒之形而異其體 無加劃之義焉.

夫人之有聲本於五行. 故合諸四時而不悖 叶之五音而不戾. 喉邃而潤 水也. 聲虛而通 如水之虛明而流通也. 於時爲冬 於音爲羽. 牙錯而長 木也. 聲似喉而實 如木之生於水而有形也. 於時爲春 於音爲角. 舌銳而動 火也 聲轉而颺 如火之轉展而揚揚也. 於時爲夏 於音爲徵 齒剛而斷 金也. 聲屑而滯. 如金之屑𤨏而鍛成也. 於時爲秋 於音爲商. 脣方爲合 土也. 聲含而廣 如土之含蓄萬物而廣大也. 於時爲季夏 於音爲宮. 然水乃生物之源 火乃成物之用 故五行之中 水火爲大. 喉乃出聲之門 舌乃辨聲之管 故五音之中 喉舌爲主也. 喉居後而牙次之 北東之位也. 舌齒又次之 南西之位也. 脣居末 土無定位而寄旺四季之義也. 是則初聲之中 自有陰陽五行方位之數也.

又以聲音淸濁而言之. ㄱㄷㅂㅈㅅㆆ 爲全淸. ㅋㅌㅍㅊㅎ 爲次淸. ㄲㄸㅃㅉㅆㆅ 爲全濁. ㆁㄴㅁoㄹㅿ 爲不淸不濁.

ㄴㅁㅇ 其聲最不厲 故次序雖在於後 而象形制字則爲之始. ㅅㅈ雖皆爲全淸 而ㅅ比ㅈ 聲不厲 故亦爲制字之始. 唯牙之ㆁ 雖舌根閉喉聲氣出鼻 而其聲與o相似 故韻書疑與喩多相混用 今亦取象於喉 而不爲牙音制字之始. 盖喉屬水而牙屬木 ㆁ雖在牙而與o相似 猶木之붕芽生於水而柔軟 尙多水氣也. ㄱ木之成質 ㅋ木之盛長 ㄲ木之老壯 故至此乃皆取象於牙也. 全淸並書則爲全濁 以其全淸之聲凝則爲全濁也. 唯喉音次淸爲全濁者 盖以ㆆ聲深不爲之凝 ㅎ比ㆆ聲淺 故凝而爲全濁也. o連書脣音之下 則爲脣輕音者 以輕音脣乍合而喉聲多也.

中聲凡十一字. ㆍ舌縮而聲深 天開於子也. 形之圓 象乎天地. ㅡ舌小縮而聲不深不淺 地闢於丑也. 形之平 象乎地也. ㅣ舌不縮而聲淺 人生於寅也. 形之立 象乎人也. 此下八聲. 一闔一闢. ㅗ與ㆍ同而口蹙 其形則ㆍ與ㅡ合而成 取天地初交之義也. ㅏ與ㆍ同而口張 其形則ㅣ與ㆍ合而成 取天地之用發於事物待人而成也. ㅜ與ㅡ同而口蹙 其形則ㅡ與ㆍ合而成 亦取天地初交之義也. ㅓ與ㅡ同而口張 其形則ㆍ與ㅣ合而成 亦取天地之用發於事物待人而成也. ㅛ與ㅗ同而起於ㅣ. ㅑ與ㅏ同而起於ㅣ. ㅠ與ㅜ同而起於ㅣ. ㅕ與ㅓ同而起於ㅣ.

ㅗㅏㅜㅓ始於天地 爲初出也. ㅛㅑㅠㅕ起於ㅣ而兼乎人 爲再出也. ㅗㅏㅜㅓ之一其圓者 取其初生之義也. ㅛㅑㅠㅕ之二其圓者 取其再生之義也. ㅗㅏㅛㅑ之圓居上與外者 以其出於天而爲陽也. ㅜㅓㅠㅕ之圓居下與內者 以其出於地而爲陰也.

ㆍ之貫於八聲者 猶陽之統陰而周流萬物也. ㅛㅑㅠㅕ之皆兼乎人者 以人爲萬物之靈而能參兩儀也. 取象於天地人而三才之道備矣. 然三才爲萬物之先 而天又爲三才之始 猶ㆍㅡㅣ三字爲八聲之首 而ㆍ又爲三字之冠也.

ㅗ初生於天 天一生水之位也. ㅏ次之 天三生木之位也. ㅜ初生於地 地二生火之位也. ㅓ次之 地四生金之位也. ㅛ再生於天 天七成火之數也. ㅑ次之 天九成金之數也. ㅠ再生於地 地六成水之數也. ㅕ次之 地八成木之數也. 水火未離乎氣 陰陽交合之初 故闔. 木金陰陽之定質 故闢. ㆍ天五生土之位也. ㅡ地十成土之數也. ㅣ獨無位數者 盖以人則無極之眞 二五之精 妙合而凝 固未可以定位成數論也. 是則中聲之中 亦自有陰陽五行方位之數也.

以初聲對中聲而言之. 陰陽 天道也. 剛柔 地道也. 中聲者 一深一淺一闔一闢 是則陰陽分而五行之氣具焉 天之用也. 初聲者 或虛或實或颺或滯或重若輕 是則剛柔著而五行之質成焉 地之功也. 中聲以深淺闔闢唱之於前 初聲以五音淸濁和之於後 而爲初亦爲終 亦可見萬物初生於地 復歸於地也.

以初中終合成之字言之 亦有動靜互根陰陽交變之義焉. 動者 天也. 靜者 地也. 兼互動靜者 人也. 盖五行在天則神之運也 在地則質之成也. 在人則仁禮信義智神之運也 肝心脾肺腎質之成也. 初聲有發動之義 天之事也. 終聲有止定之義 地之事也. 中聲承初之生 接終之成 人之事也. 盖字韻之要 在於中聲 初終合而成音. 亦猶天地生成萬物 而其財成輔相則必賴乎人也.

終聲 復用初聲者 以其動而陽者乾也 靜而陰者亦乾也 乾實分陰陽而無不君宰也. 一元之氣 周流不窮 四時之運 循環無端 故貞而復元 冬而復春. 初聲之復爲終 終聲之復爲初 亦此義也.

旴. 正音作而天地萬物之理咸備 其神矣哉. 是殆天啓聖心而假手焉者乎.

訣曰 天地之化本一氣 陰陽五行相始終 物於兩間有形聲 元本無二理數通 正音制字尙其象 因聲之厲每加劃 音出牙舌脣齒喉 是爲初聲字十七 牙取舌根閉喉形 唯業似欲取義別 舌迺象舌附上腭 脣則實是取口形 齒喉直取齒喉象 知斯五義聲自明 又有半舌半齒音 取象同而體則異 那彌戌欲聲不厲 次序雖後象形始

配諸四時與沖氣 五行五音無不協 維喉爲水冬與羽 牙迺春木其音角 徵音夏火是舌聲 齒則商秋又是金 脣於位數本無定 土而季夏爲宮音 聲音又自有淸濁 要於初發細推尋 全淸聲是君斗瞥 卽戌挹亦全淸聲 若迺快呑漂侵虛 五音各一爲次淸 全濁之聲虯覃步 又有慈邪亦有洪 全淸並書爲全濁 唯洪自虛是不同 業那彌欲及閭穰 其聲不淸又不濁 欲之連書爲脣輕 喉聲多而脣乍合

中聲十一亦取象 精義未可容易觀

呑擬於天聲最深 所以圓形如彈丸 卽聲不深又不淺 其形之平象乎地 侵象人立厥聲淺 三才之道斯爲備

洪出於天尙爲闔 象取天圓合地平 覃亦出天爲已闢 發於事物就人成 用初生義一其圓 出天爲陽在上外 欲穰兼人爲再出 二圓爲形見其義 君業戌彆出於地 據例自知何湏評

呑之爲字貫八聲 維天之用徧流行 四聲兼人亦有由 人參天地爲最靈 且就三聲究至理 自有剛柔與陰陽

中是天用陰陽分 初迺地功剛柔彰 中聲唱之初聲和 天先乎地理自然 和者爲初亦爲終 物生復歸皆於坤 陰變爲陽陽變陰 一動一靜互爲根 初聲復有發生義 爲陽之動主於天 終聲比地陰之靜 字音於此止定焉 韻成要在中聲用 人能輔相天地宜 陽之爲用通於陰 至而伸則反而歸 初終雖云分兩儀 終用初聲義可知

正音之字只卄八 探賾錯綜窮深幾 指遠言近牖民易 天授何曾智巧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