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各本之異

文出維基大典
[底本][底本]
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
損齋
無編輯摘要
Ericyuen
第二二行: 第二二行:
== 政區 ==
== 政區 ==


*區八:[[上城區]]、[[下城區]]、[[江干區]]、[[拱墅區]]、[[西湖區]]、[[濱江區]]、[[蕭山區]]、[[餘杭區]]。
*區八:[[上城區|上城]]、[[下城區|下城]]、[[江干區|江干]]、[[拱墅區|拱墅]]、[[西湖區|西湖]]、[[濱江區|濱江]]、[[蕭山區|蕭山]]、[[餘杭區|餘杭]]。
*市三:[[臨安市]]、[[富陽市]]、[[建德市]]。
*市三:[[臨安市|臨安]]、[[富陽市|富陽]]、[[建德市|建德]]。
*縣二:[[桐廬縣]],[[淳安縣]]。
*縣二:[[桐廬縣|桐廬]],[[淳安縣|淳安]]。


== 它典 ==
== 它典 ==

二〇一三年三月七日 (四) 〇五時二七分審

杭州市
杭州市之所在
杭州市之所在
所屬 浙江省
屬地 八區三市二縣
治所 下城區
執事 市委書記黃坤明
人口 八百七十四萬
建置 錢塘仁和
民初省為杭縣,十六年,割杭縣城置市

杭州市浙江省治也。故宋行在臨安府也。錢塘自古繁華,為三吳都會。與並稱蘇杭。城西西湖,為東南勝景。杭城多桂,及秋景襲,滿城未有不聞者,飄香往往十里,因以爲市花。舊存十城門,今除鳳山門外皆不在,獨留石碑為記。

沿革

隋文皇開皇九年,首修城垣,得名杭州,隋煬帝通運河,由京口至杭州,遂漸為東南望郡,唐世以錢唐犯國號諱,改之錢塘。隸兩浙道,嘗得白樂天蘇東坡濬湖護民,遂成「東南第一州」。昭宗天祐四年,吳越武肅王錢鏐受唐帝冊,為吳越王,都杭州曰首府忠懿王俶既納版圖於宋,隸兩浙路,「靖康之禍」後室南遷于此,完顏亮感于杭州風物,策馬南征,然卒敗。高宗建炎三年,析原路為二,以臨安府隸兩浙西路,為行在,置錢塘,仁和二縣分治城中,以降三朝無更變。元隸江浙等處行中書省,為省治,明置浙江承宣佈政使司,杭州隸之,為省治,下三府其一也。民國元年,以錢塘仁和為杭縣,并廢嚴州府,以其六縣隸之。十六年,置市,一九四九年五月三日,解放軍入城。市府今治下城。故有中城、艮山、筧橋三區,今省之入上城、下城、拱墅矣。二零零八年,市府置錢江新城,始建商務樞機。遂成今制。

政區

它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