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各本之異

文出維基大典
[底本][底本]
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
Itsmine
無編輯摘要
Itsmine
無編輯摘要
第一行: 第一行:
:春秋亦為[[東周]]初年之代指,請閱[[春秋時代]]。
[[Image:Spring and Autumn.jpg|thumb|right|《春秋穀梁傳集解》,晉·范甯集解,宋紹熙建安余仁仲萬卷堂刊本]]
[[Image:Spring and Autumn.jpg|thumb|right|《春秋穀梁傳集解》,晉·范甯集解,宋紹熙建安余仁仲萬卷堂刊本]]
'''《春秋》''',[[魯]]之史書也,載[[魯隱公]]元年起至[[魯哀公]]十四年間之史,為[[中國]]今傳至早之[[編年體]]史書。
'''《春秋》''',[[魯]]之史書也,載[[魯隱公]]元年起至[[魯哀公]]十四年間之史,為[[中國]]今傳至早之[[編年體]]史書。

二〇〇六年一二月一六日 (六) 一四時二三分審

春秋亦為東周初年之代指,請閱春秋時代
《春秋穀梁傳集解》,晉·范甯集解,宋紹熙建安余仁仲萬卷堂刊本

《春秋》之史書也,載魯隱公元年起至魯哀公十四年間之史,為中國今傳至早之編年體史書。

上古時,二季乃諸侯朝謹王室之時,春秋亦乃一年之別稱。而史書所載皆年內所生之大事,故「春秋」乃史書之統稱。魯國史書之正名即《春秋》也。古人意為《春秋》乃孔子所著,今人則指乃魯國史官所著也。

《春秋》用字簡練,事載簡略,初本僅萬八餘字,今本更僅萬六餘字。是故古人嘗為其添注,曰「傳」。據《漢書·藝文志》載,作傳者共五家:

後兩種今已不存。公羊傳、穀梁傳成書於初,以隸書書,故曰今文。左傳有二,一出自孔子舊居之牆縫,以先秦之古字書,故曰古文;另一乃戰國荀子所傳世之本。

公羊傳、穀梁傳甚異於左傳。其倆重「微言大義」,意在闡述孔子之本意(其著者意為《春秋》乃孔子所著。),是故大多牽強附會,不堪推敲。左傳乃以史實為主,補正《春秋》之不足,文筆亦佳,故對後世影響猶甚。

  • 楊伯峻,《春秋左傳》淺講,中國古代文化史講座,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ISBN 7563339388

模板:四書五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