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明武宗

今本(此為底本,未經審校)
敘事完備,有條不紊,遂列正典。
文出維基大典
(渡自朱厚照
大明武宗毅皇帝
名諱 朱厚照
生卒 弘治四年正德十六年
在位 弘治十八年正德十六年
政權 大明
廟號武宗
諡號承天達道
英肅睿哲
昭德顯功
弘文思孝
毅皇帝
陵墓康陵
先君 明孝宗
嗣君 族弟明世宗
年號
正德

大明武宗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諱厚照孝宗太子也。弘治十八年,孝宗崩,襲號為皇帝,改元正德

帝性不羈,既立,大學士劉健上書規之,帝佯從之,而益逾矩。罷吏部尚書馬文昇兵部尚書劉大夏,擢東宮宦者劉瑾鐘鼓司,瑾結吏部侍郎焦芳,聯內臣馬永成等八人擅朝,時人呼之八虎

元年十月,大學士劉健、李東陽謝遷六部九卿請誅八虎,芳急告瑾,瑾率八虎夜謁帝寢哭之,帝遂不聽,健、東陽、遷皆乞去,健、遷是日致仕,明日,東陽復乞去,不允。帝以瑾掌司禮監東廠,芳兼文淵閣大學士。明年,作豹房,選天下美女樂工,終日玩樂而已。嘗有總兵馬昂者因事免,其妹已妻之,仍送入宮,帝不以為意,納之。亦有錦衣衛百戶錢寧以事瑾得幸,蔚州衛指揮僉事江彬以武勇為帝壯之,二人常導帝微行,數至青樓。又令彬建團營,居京師

二年,故東宮詹事經筵講官楊廷和指斥佞幸,忤瑾,遂除廷和南京戶部尚書。後三月,帝知之,怒曰:「廷和既已入閣,調南京何為!」遂宣廷和入文淵閣,預機務,又加少保太子太保。廷和遂結東陽、三邊總制楊一清謀誅瑾。五年,瑾監軍屯,觸安化王寘鐇,寘鐇遂反,詔一清平叛,以八虎張永監軍。永性直,常忤瑾,故有隙,一清俱告以謀瑾事。叛平,帝置酒勞永,瑾等皆侍,及夜,瑾退,永奏瑾不法十七事。帝俯首曰:「瑾負我。」發瑾鳳陽讁居。廷和、東陽度帝終不忍殺也,遂發六部六科十三道御史齊劾瑾,並舉偽、甲衣五百等訴瑾謀反。帝始怒曰:「奴果反!」趣下獄,詔凌遲,瑾黨亦敗。廷和遂為首輔

十年,廷和以丁憂歸,十二年,帝夜出宮,至居庸關,巡守御史張欽閉關拒命,大學士梁儲蔣冕聞之,亦倍道追及,乃還。越數日,帝聞欽出巡,夜出德勝門,至關,命內侍谷大用守之,勿使京朝官出。幸宣府,予大同總兵王勛書,自稱「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十月,韃靼犯境,勛等諫歸蹕,不聽。欲親督諸軍禦之。命勛率輕軍擊之,又命遼東參將蕭滓、宣府游擊時春助之,軍應州,耗其銳也,帝自領大軍後至。及戰,帝親御陣前,軍勢大振,韃靼漸潰,敗而北歸,是後雖歲犯邊,然不敢深入。帝遂獵於關外,明年二月,太皇太后崩,始歸。

十四年三月,帝意巡幸山東、兩畿。群臣齊諫,詔凡一百又七人,悉跪於闕下。又杖三十,死者十餘人。而終罷南巡。六月,寧王宸濠反。初,藩王各依成祖故事,不得設軍衛,宸濠賂瑾,請復護衛,許之,後瑾敗,復削之。又賂,終得建軍。又集流寇凌十一、吳十三,謀士劉養正李士實,以為幕府。帝聞之,稱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鎮國公朱壽,意欲親征,諫止,不聽,留廷和守京師,至山東,提督副都御史王守仁捷奏至,秘之。後數月,所過各府皆有吏諫歸,悉不聽。十二月,至南京十五年江彬欲縱宸濠,使帝親擒之,守仁聞之,自將宸濠付張永繫江上舟中,民間數訛傳將為變,帝心疑,欲歸。詔令南京受俘,臨校場,命解宸濠縛,又喝令捕之,蓋以為戲也。閏八月,返京。九月至清江浦,漁積水池,舟覆,遂有疾。

十六年三月,帝不豫,謂司禮監曰:「朕疾不可為矣。其以朕意達皇太后,天下事重,與閣臣審處之。前事皆由朕誤,非汝曹所能預也。」明日,崩於豹房,年三十有一,無子。後月餘,廷和以武宗遺命,罷彬,尋就戮,立興獻王世子厚熜。寧時已下詔獄,磔之。

家屬

[]

[]
  • 《武宗實錄》
  • 《明史》〈本紀第十六·武宗本紀〉〈列傳第七十八·楊廷和〉〈列傳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一〉〈列傳第一百九十五·佞幸〉

敘事完備,有條不紊,遂列正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