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政治學

今本(此為底本,未經審校)
文出維基大典

政治學者,經世濟民之大道也。昔《尚書》云:「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此言政權之本源,繫乎民心向背。聖王治世,必以禮法為綱,德刑並用。孔子曰:「政者,正也。」蓋謂為政者當自正其身,方能正人。然權力之運作,猶如雙刃之劍,善用之則國泰民安,謬用之則禍亂叢生。

觀乎三代以降,封建之制興替無常。秦以法家強國,嚴刑峻法而速亡;漢採黃老之術,與民休息而中興。此皆制度因時而變之理也。韓非嘗言:「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政治之道,貴在通權達變,不拘泥古法。然變革之際,尤須審慎權衡,若商鞅徙木立信,王安石青苗擾民,得失之間,足為後世鏡鑒。

西政之學,源溯希臘城邦。雅典衛城之下,公民會集廣場,辯論律法戰和,此謂「直接民主」之雛形。柏拉圖作《理想國》,以哲人王治世;亞里士多德稽百五十八邦憲法,言「人本政治動物」,皆奠政理之基。羅馬共和時期,西塞羅倡混合政體,謂執政官、元老院、平民會三權相維,實開權力制衡先聲。

中古教權王權相爭,奧古斯丁著《上帝之城》,辯神權俗權之分野。至文藝復興,馬基雅維利撰《君主論》,剖權力運作之本質,去道德而究實然,西政始別於倫理之學。霍布斯喻國家為「巨靈」,洛克論自然權利,盧梭發社會契約,啟蒙思潮迭起,皆為近代憲政張目。

孟德斯鳩析三權分立,暗合《周禮》六官遺意;托克維爾觀美國民主,洞見多數暴政之危。當代羅爾斯立「正義二原則」,諾齊克持「最小國家」,辯難猶存亞氏遺風。西政精髓,在契約精神,在制度技藝。議會如古羅馬戰船划槳,雖相掣而愈進。司法若雅典娜天平,縱紛紜終歸平。

今世民主思潮盛行,權力制衡之術愈精。夫政治之極致,非徒教化淳厚,而在制度精巧,共臻自由民主至治之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