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扶餘

今本(此為底本,未經審校)
敘事完備,有條不紊,遂列正典。
文出維基大典
(渡自扶餘國

扶餘,古方國也,亦曰夫餘鳧臾。在玄菟北千里。南與高句驪,東與挹婁,西與鮮卑,北有弱水。地方二千里,戶八萬,有城邑宮室,地宜五穀。其人強勇,會同揖讓之儀,有似中國。

其出使,乃衣錦罽,以金銀飾腰。其法,殺人者死,沒入其家;盜者一責十二;男女淫,婦人妬,皆殺之。若有軍事,殺牛祭天,以其蹄占吉凶,蹄解者為凶,合者為吉。死者以生人殉葬,有槨無棺。其居喪,男女皆衣純白,婦人著布面衣,去玉珮。出善豽、美珠,珠大如酸。其國殷富,王印文稱濊王之印。國中有古濊城,本濊貊之城也。

新莽地皇三年高句麗大武神王伐之,其王帶素亡。弟率眾遷至鴨淥谷,號曷思王,萬民復投,遂興。

復國之初,與中國和戰不定。建武二十五年,遣使奉貢,光武厚答報之,於是使命歲通。然於安帝永初五年,寇鈔樂浪,殺傷吏民。後復歸附,延光元年春二月,其王遣子將兵救玄菟,擊高句麗、馬韓、濊貊,破之,遂遣使貢獻,自是,終漢之世,朝貢不絕。

興,復叛,永康元年春正月,寇玄菟,太守公孫域與戰,破之,復臣中華。

自漢以來,役屬挹婁,使之無以通中原﹔及至三國,高句麗益強,扶餘日衰,挹婁始自通貢。

太康六年,為慕容廆所襲破,其王依慮自殺,子弟走保沃沮。帝為下詔曰:「扶餘王世守忠孝,為惡虜所滅,甚愍念之。若其遺類足以復國者,當為之方計,使得存立。」有司奏護東夷校尉鮮于嬰不救扶餘,失於機略。詔免嬰,以何龕代之。翌年,遣督郵賈沉率兵復扶餘之國。

然歷此一劫,國力大衰,苟能殘存而已。孝文帝太和十八年二月,舉國降高句麗,遂亡。遺民殘留故土,不欲去,復為勿吉所逐。

高句麗、百濟,悉其別種,故高句麗亦曰卒本扶餘、百濟亦曰南扶餘。

[]
  • 《後漢書·扶餘本傳》
  • 《後漢書·安帝本紀》
  • 《晉書·東夷傳》
  • 《魏書·高句麗傳》
  • 《中國大百科智慧藏》,扶餘一文,邱久榮著
  • 三國史記

敘事完備,有條不紊,遂列正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