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
外觀
博雅者,中西教化之本源也。其道肇於古希臘「自由七藝」,天文、幾何、辯術諸科並修,以塑通才。華夏自周代「六藝」肇基,禮樂射御書數兼習,孔子倡「君子不器」,皆與之暗合。漢唐以降,太學課經史,書院講義理,士人皆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為志,斯乃東方博雅之統緒。
西學東漸,文理漸分。然博雅之道未絕,牛津、哈佛諸校承「自由技藝」遺風,設通識課程,倡跨域思辨。其要義在破專科之桎梏,養批判之精神,使學子既專且博,如莊生所謂「庖丁解牛,官知止而神欲行」。
當世博雅尤重古今貫通。哈佛《紅皮書》列經典必讀,芝加哥大學立「偉大典籍」課綱,皆欲使電腦程式與莎翁劇作對話,量子物理同老莊玄理共鳴。華語學府亦設書院制度,茶寮論道,圍爐夜話,復現鵝湖遺風。
此教育之道,非為職業之梯,實乃立人之基。亞里士多德謂「自由人之教育」,朱熹言「格物致知」,其揆一也。在當代專業化洪流中,博雅猶如錨碇,使學問不失人性之本,技藝不墮匠氣之窠,誠文明傳承之命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