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克倫威爾

文出維基大典
英格蘭聯邦護國公
名諱 克倫威爾
生卒 西元一五九九年四月廿五日
一六五八年九月三日
在位 西元一六五三年十二月十六日
一六五八年九月三日
政權 英格蘭聯邦
陵墓西敏寺
先君 國王 查理一世
嗣君 護國公 理查德

克倫威爾 英文 Oliver Cromwell,諱奧利弗英格蘭人也。西元一五九九年四月廿五日,誕亨廷登。

生平

[]
克倫威爾行軍圖

其先出於托馬斯姊凱瑟琳,世居農郊,值宗教更張之際,家道以興,貲財頗豐。父曰羅伯特,母曰伊麗莎白。少機敏,受學於亨廷登文法校,後入劍橋悉尼學院。會父喪,遂輟學還,服除,力耕於田間,儼然農民。後繼其叔家貲,稍自裕。先是,英倫風尚清教,克倫威爾慕之篤信,日夕誦經,謂蒙基督旨導,自處謹嚴。克倫威爾性剛毅,喜簡樸,少言而志堅。其信念雖未形諸辭令,而兼容新教諸派,蓋實篤於道也[]一六二八年,初仕議會,充亨廷登議員。一六四〇年,轉劍橋,參預「長議會」,由是聲聞愈顯。及英倫內訌,國王與議會軍相攻,克倫威爾附圓顱黨,募兵自將之,親統鐵騎,軍容壯肅,時號為「老鐵騎軍」[]。克軍能戰善守,威震王黨,積功進將軍,勢日張,遂悉握兵柄。

克氏畫像

一六四九年,內亂平,克倫威爾與諸將議,執國王問罪,鞫實,尋命棄市,刑白廳[]。既而擠排異己,議員多褫官,惟留親信,國會空存其名焉。克倫威爾權柄獨操,朝野震懾。是年,命西征愛爾蘭,所至城邑皆陷,軍威如雷。又遣麾下將蒙克率兵入蘇格蘭,連戰而捷,王黨大潰,無敢當。一六五三年四月,克倫威爾率甲士蒞國會,悉逐議員,斷其章奏。未幾,命籌設新官屬,謂曰「小議會」,人皆其所自擇。十二月,克倫威爾稱「護國公」,總攬庶政,制諸軍民,威儀如昔國王焉[]。克氏當國,乃勵行約法,興工造艦,肅吏安民。又請通使互市,設守拓邊,至是威震泰西一六五八年九月三日,疾作,薨於白廳,時年五十九,葬於西敏寺。克氏子理查德立,才短志薄,軍政俱廢,貴族及諸將帥乘間圖變。理查德益惶駭,遽棄權柄,攜親眷同奔法蘭西;於是王政復辟,羣臣奉查理王子車駕還倫敦。王既迎復,怒未洩,命發克倫威爾陵寢,剖棺暴屍,載而遊街。至泰伯恩刑場,敕懸克氏骸於絞架,與其黨徒屍並列,俟示眾終日,斬其首,貫以矛,行於市中。克倫威爾其軀則棄之溝壑,不設棺椁;時人觀者,皆噤不敢言。王詔置克氏首於西敏宮門之上,凡廿五年,始為風暴擊落。後其首流轉民間,為好事者所藏,歷久猶存髯髮也。一九六〇年,劍橋大學贖克氏首還,葬牛津。

考據

[]
  1. Boyer, Richard E., ed. Oliver Cromwell and the Puritan revolt; failure of a man or a faith? (1966) excerpts from primary and secondary sources. online
  2. Morrill·John S. Cromwell, Oliver (1599–1658)  
  3. BBC staff· This Sceptred Isle – The Execution of Charles I.  ; BBC Radio 4;〈The Execution of Charles I〉
  4. Clifford, Alan (1999). Oliver Cromwell: the lessons and legacy of the Protectorate Charenton Reformed Publishing, ISBN 0-9526716-2-X. Religious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