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東平湖

已檢查
文出維基大典
東平湖 攝於銀山

東平湖,在西,大十八萬六千亩,省內居次。西納汶水,北注黃河。蓋古巨野澤梁山泊之遺域也。

水淺,深僅数尺,其下皆淤泥,淤泥深者逾數丈。蓄水凡一萬萬立方米有餘。湖內有三島,曰土山、曰後山、曰香山。後山居土山之北,香山居土山之西北,是二島常沒于湖。舊時土山為村落,民務漁,今皆徙湖西。

多古蹟。有古城淤湖中,謂須昌,古須句之都也。今在土山之東,後埠子之西。城西有石橋,謂清水石橋,時比於趙州橋。城西南有亭,謂溯源亭,蘇源明所作也。今溯源亭尤有出於水面者,漁人常憩於此。

平湖吞吐黃河,河湖相濟。河無患則湖注河,凡河水凶,下游迫,反納河水。削峯平谷,多仰此湖。古云:「分明。」今平湖水清,黃河水濁,小清河入黃河處,清濁分明,勝景也。

中共北海艦隊,有東平湖號者,綜合補給艦也,以為名。

[]

古为大野澤,亦曰钜野澤,《禹貢》所言「大野」是也。方圆千里,水淺而闊,游移不定。濟水自河出,攜沙注其南,稍北走。至宋,方八百里,曰梁山泊,亦曰梁山礫。元明曰安山湖,有清始謂東平湖。[]

咸平三年,河决王陵埽,東南注钜野,須昌淪沒湖中。縣治東徙,是爲今東平縣州城[][]

民國二十七年,日寇華北。蔣氏掘花園口,欲以之阻寇。黃河乃易道,南向奪而入海。濟水故道廢,湖遂涸。三十六年,黃河復其道,湖復蓄水。

抗戰之時,東平之東近中共泰西根據地,西接冀魯豫根據地,中共遂分東平為二縣,以湖為界,西謂崑山,東謂東平,各有官府,以為便宜。鼎革之後,崑山易名曰梁山,故東平一湖,分屬兩縣,湖之東乃東平,湖之西乃梁山,各半有之。二縣共治之,甚爲不便。因是故,西元一九八六年,乃使湖西斑鳩店鄉、豆山鄉、崑山鄉、司里鄉、戴廟鄉、銀山鎮、大安山鄉商老莊鄉盡劃與東平縣。後,湖稍北徙,及平陰縣舊縣鄉之境。舊縣者,古之穀城也。一九九六年一月,乃易舊縣鄉於東平。

[]

平湖水闊多產,有魚蝦蝦貝者六十餘種,蒲葦菱藕四十餘類。平湖鯉魚,質尤鮮美,聞名遐方。

湖之南有大安山者,古安山鎮也,水鄉也。其地窪,不宜藝麥。民乃引平湖之水爲水田,植稻米,穫頗豐。每歲五月五,皆掛糉賽舟,有類江南。

[]

[]
  1. 喻宗仁,竇素珍,趙培才,山東東平湖的變遷與黃河改道的關係.古地理學報
  2. 《宋史·列傳·卷二百》:“咸平三年,河决鄆州王陵埽,東南注钜野,入淮、泗,城中積水壞廬舍,以鉉知州事,徙州於汶陽鄉之高原,委以營度,許便宜從事。”
  3. 郝相蓮,被東平湖淹沒的城市 -{zh-cn:互联网档案馆; zh-tw:網際網路檔案館; zh-hk: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档日期2012-11-13.

[]
  • 東平縣史志辦公室. 東平風物誌.
  • 東平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 東平名勝古蹟 . 肥城市: 山東肥城印刷廠.
  • 東平縣地名委員會辦公室. 東平縣地圖冊
  • 王龍,姜廣智等. 可愛的東平. 濟南: 山東教育出版社.
  • 於慶明、鄭新道等. 泰安五千年大事記. 山東省地圖出版社.